第四节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办起一所招收6岁一下儿童的“幼儿之家”,这是她为正常儿童设立的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
*1909年,她总结了这段实践经验,写出了第一本书《蒙台梭利教育法》,又名《幼儿之加的科学幼儿教育法》,书中全面阐释了她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二、教育观
(一)教育的作用职能在于帮助儿童发展其内在的自然力量
(二)应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建立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环境—幼儿之家
(三)幼儿之家应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以及满足天赋的要求。
小结: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是强调儿童个性自由,认为儿童的发展要顺其自然,成人要为其提供一个适合身心特点的环境,不应对儿童过多地干涉和指责,教师的任务只在于为儿童提供环境和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儿童观
(一)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鲜甜的、固有的
(二)强调环境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三)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新式教育应当包括教师、儿童和环境三个因素。
(四)反对对儿童进行纪律约束
蒙台梭利主张通过自由活动方式让儿童自觉地养成纪律
四、幼儿教育的内容
(一)感官训练
在蒙台梭利“儿童之家”里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非常重视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使其正处于个汇总感觉器官发展的关键时期,称为“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加强感官训练,就可以不失时机地使各种器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也就增长了儿童的智力。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她提出了儿童2-4岁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敏感期,2-6岁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敏感期,0-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使时期。
蒙台梭利强调,在敏感期内儿童心里所洗手的东西在他的整个一生中都能保存着,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果疏忽了、错失了敏感期,将来再弥补起来就较困难,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初步文化知识培养
(三)日常生活练习
(四)肌肉训练
五、评价
蒙台梭利提出了感官训练与多种活动练习和自由教育的见解,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有很较大的影响。她的教育主张因方法简明,学习材料精确,目的明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但也有不少地方存在不足。如她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起的主导作用不予认可;她过分搞一些脱离现实孤僻的感官训练,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