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 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政府为了实现其: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理想,对正直、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各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文化教育改革,希望通过教育去开发人才,启迪民众。
18722你那,由文部省颁布《学制令》,这是日本教育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法令,它的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后教育改革的开始。
《学制令》规定了近代日本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其中对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开设幼稚学校,招收6岁一下的男女儿童,实施入小学前的教育。这是日本有关学校教育机构方面最早的规定。
(二)国立幼儿园的建立
1876年,依据文部省大辅田中不二磨提出的建议,日本政府创立了日本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示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它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国立幼儿园,主要招收的大多是富贵人家的子女。
(三)私立托儿所的建立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加,简易幼儿园仍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入园要求。私立托儿所应运而生。
1890年,由民间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创立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一所托儿所。这是由私人出于慈善动机开办的私立机构,它是专门为贫民的子女而开设的,主要是起着看管孩子的作用。
特点:实行常设寄托制,并且收费较低。深受年轻父母的欢迎。
二、日本政府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1899年,文部省颁布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政府指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令,它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1947年,在新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中,把幼儿园明确规定为学前教育制度的最初级阶段,是入小学钱的教育机构。从此,幼儿园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就正式确立了。
三、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自由主义保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1.背景:20世纪初,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兴起。日本一些受西方影响的人士,不顾明治维新后期天皇《教育敕语》的专制主义教育观的限制,提出了西方教育呼应的自由主义保育思想。
2.1907年,日本教育家谷本富做了“怎样办好幼儿园“的讲演,要求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必须”遵循自然“为原则。
1908年,谷本富于中村五六合著《幼儿教育法》立足于自然主义教育原则,阐明了以游戏为中心的学前教育体系。
(二)《小学校令施行规则》《幼稚园令》与幼儿园的发展
1911年,文部省修改了《小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幼儿园可以附设在小学里。这一规定使得开办幼儿园较为容易;保育内容仅仅规定为游戏、唱歌、谈话和手工四项,取消了过去对这四项内容的具体指示任凭各地自由安排。过去将保育时间规定为5小时,此时则修改为管理者或设置者自定,府县知事批准。
1926年4月22日,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规定幼儿园的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
*规定幼儿团以保育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在保育时间上规定幼儿园不必拘泥于每日实行5小时的半日制,即使采取全日制也无妨
*还规定了幼儿园园长和保姆的资格,要求提高她们的待遇和地位。
(三)托儿所的发展
*招收对象:贫民幼儿
*职能:开始时只是保护母亲和儿童,后来还强调注重精神的教化。
四、20世纪下半叶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制定与修订
194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战后最重要的教育立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教育基本法》中写入了鼓励发展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条款。
*《学校教育法》则规定了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以满3岁至小学就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并提出“幼儿园以保育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
文部省于1948年3月颁布《保育大纲》。1956年,对《保育大纲》进行修订,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幼儿园教育大纲》。
1964年,为配合“人才开发”政策,文部省再次修订并颁发了《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了日本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针。大纲将学前教育的内容系统化,概括为六个方面: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韵律、绘画手工,并对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1989年3月15此,日本又颁布了一个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该大纲依据“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环境进行的”原则,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努力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以指导游戏为中心;指导方法需结合每个幼儿的特点。同时大纲将幼儿园教学内容由原来六个方面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
(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振兴计划(J)
1.1962年,文部省根据政府提出的“培养人才”的政策,制定了从1964年开始的《学前教育七年计划》,目标是使1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幼儿入园率达到60%以上。
2.1972年,文部省制定了《振兴学前教育十年计划》,目标是实现5-4岁儿童全部入幼儿园或保育所。
3.1991年,日本文部省又策划、制定了战后第三次学前教育振兴计划,其目标是确保今后十年3-5岁幼儿有充分入园机会。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情况。总体而言,这些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制度的发展是从有到无,从私人或教会的慈善机构逐渐转变为由国家和政府积极参与主办的公立机构。但在有些国家,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形成了双规则学前教育制度。
另一方面,基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对儿童及其教育的认识日益深化,从而出现了科学化的道路,各种新的学前教育观念和理论层出不穷,并充分体现在政府改革个学前教育的机构和制度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