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俄国与苏联的学前教育
一、别茨考伊与儿童慈善教育机构
最有代表性的任务:别茨考伊
1763年俄国的第一所教养和产科医院在莫斯科成立别茨考伊任教养院院长。
(一)招收对象:2-14岁的弃婴和孤儿
(二)实施:分三个年龄阶段实施教育
1.2-7岁的儿童主要是参加适龄的游戏和劳动
2.7-11岁儿童主要是学习识字和计算,另外男孩子还要学习园艺和其他手艺,女孩子要学习编织、纺织和刺绣。
3.11-14岁青少年主要学习算数、地理、教义会带和图画等,男孩子还要学习菜园、花园里的工作,女孩子要学习烹饪、缝纫、家政管理等工作。
(三)教育母的:
通过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的“新型得人”
(四)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
*知识教育
*体育教育
二、福禄培尔幼儿园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860你那,在俄国建立第一所幼儿园;1866年,最早的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出版了以宣传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为主的教育杂志—《家庭和学校》
*1870年成立“福禄培尔协会”,主要工作是大力宣传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推行幼儿园运动,促使幼儿园在俄国各地的开办。
*1872年建立“福禄培尔学院”,培养幼儿师资,十月革命改为“学前教育大学”。
*1908年“人民师范大学”
三、苏联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建立和发展
1.1917年11月12日,学前教育局成立,强调儿童的公共免费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初生时期开始。
2.1918年10月16日,苏维埃政权颁布《统一劳动学习规程》规定:在统一学校中还包括幼儿园,对所有6-8岁儿童实行统一的、免费的幼儿园义务教育。
3.1919年。规定苏俄学前教育的两大任务:
(1)儿童的公共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的基础之一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
(2)为了改善公共教育和使妇女们获得解放,应立即设立学前教育机关,如托儿所、幼儿园和托儿站等。党纲指明了苏俄学前教育的目的、方向和性质。
总结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妇女、实现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
(2)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
(3)学前教育事业是公共的、统一的、免费的、和国有的。
4.1932年,教育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第一部国家统一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草案》,规定幼儿园教学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教育、劳动教育、认识自然的作业、体育、音乐活动、美术活动、数学和识字等。
评价:此大纲的意义在于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与教育内容,对于整顿幼儿园,促进幼儿园管理正规化,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大纲存在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需要等问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学前教育的制度建设成就的主要特色即时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成统一的学前教育制度—“托儿所—幼儿园”。
6.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前教育制度的决定》。
(二)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的制定及其修订
1938年,制定了苏俄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和第一部《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母的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1944年12月15日,教育人民委员部制定了新的《幼儿园规程》及《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2.《托儿所—幼儿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其修订
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质的儿童学前教育大纲
(三)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针对苏联学前教育一些主要特点和缺点,苏联在1984年《幼儿园教养和教学标准大纲》的基础上,于1989年制定《学前教育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