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2-学前教育史

00402-学前教育史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人)

900.00元

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

发展概况:

*澳柏林的”编制学校 是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开端

*19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把托儿所作为公共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了对托儿的财政资助,有力地推动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受到了福禄培尔幼儿园理论的影响。

*20世纪,重视学前教育

二、奥柏林的“编织学校

   牧师奥柏林于1776年创设了”编织学校,被视为近代学前教育设施规范建设的萌芽。

   1776年奥柏林创设“编制学校”,这是一个在农忙季节收留3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学童的保育场所,一周开放两次。学校有两名指导教师,另挑选一些年龄较大的女孩作为“助教”。

教学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和童话故事、植物采集与观察、绘画、地理以及儿童游戏等。

  学校还对学童进行缝纫、编织纺织方法的传授,教授历史、农村经济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设置目的:

*一是为儿童创造一种有秩序的生活;

*二是通过教授标准法语和宗教赞美歌等,使儿童理解宗教教义和提高语言能力;

*三是通过手工技巧传授,培养儿童勤劳的品质,并使他们掌握劳动的技术。

三、柯夏的“托儿所”

(一)1826年,妇女帕斯特莱依托慈善组织“妇女会”,在巴黎创办“托儿所”,得到柯夏的帮助与支持。柯夏开办“模仿托儿所”。

(二)意义

首先是最有效的公共贫民救济设施;

其次是教育设施。

(三)内容:

宗教、读写算、几何、地理、历史、博物、涂画、体育等。

(方法):

*直观教学法

*以实物教学为主

(四)对待孩子的方法上:

   托儿所的教师要避免一切暴力,压制和暴躁行为,教师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犯错误时,应该向孩子指出其行为的恶果,不要使用简单的惩罚手段。

(五)道德教育:

   培养幼儿具有的道德品质。

四、法国政府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一)1833年,在《初等教育法》(通称《基佐法案》)颁布的同时,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应把托儿所看作是初等教育的基础。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

*(二)1855年3月,颁布了有关托儿所所组织的敕令,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托儿所内部规章制度”,

其内容是:

1.托儿所不论是公立或私立,都应当成为2-7岁的两性儿童在德道与身体的成长中得到必要照顾的教育设施。

2.确立了托儿所的保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宗教教育、阅读、书写、运算和绘画的初级知识;

(2)日常生活知识;

(3)符合儿童年龄的手工作业

(4)宗教歌曲、道德和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

五、福禄培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最早将福禄培尔幼儿园引进法国的是马伦霍尔慈.别劳男爵夫人。

*一方面是开始出现为上层社会幼儿园创设的幼儿园,形成了双轨的学前教育机构;

*另一方面是将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法引入托儿所中,开始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户外运动。

六、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策

1.巴黎公社提出以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要求将一切宗教象征,如神像、神学、神学书籍和祷告等从各级各类学校中清除出去。

2.巴黎公社的教育委员会曾向托儿所的教师们发出声明。禁止将任何神像和宗教画册带进公社的托儿所。并且还提到对幼儿道德方面的教学必须从所有的宗教教义的内容中解放出来,以合乎科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

3.按照公社的规定,新的学前教育机关以向所有适龄儿童实施全面的学前教育为基本任务并特别重视适应劳动人民的需要。

七、19世纪末的母育学校

(一)产生及发展

  “母育学校”这个名称最早在1840年由教育部长卡尔诺提出来,他要求将托儿所改称为母育学校。

  1881和1882年的《费里教育法》中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并规定了初等教育中免费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母育学校。《费里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初步确定,它对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母育学校”是法国初等教育的设施,那里的男女儿童将共同接受体、智、德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规定,进入母育学校的儿童为2-6岁,并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理解力的发展程度编成两个小组:2-4岁为一个小组,5-6岁为一个组。这样,在母育学校就形成了男女儿童混合编织的班级。

(二)保育内容与特点

1.保育内容: J

*初步的道德教育

*日常生活的实用知识;

*唱歌、绘画、书法、初步阅读等;

*手工作业的训练:

*按年龄阶段进行的身体锻炼。

2.特点:

一是教育内容偏重于智育,学习范围广泛;

二是清除了宗教教育内容,而代之以资产阶级道德教育;

三是注意让儿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

四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

五是采取直观教学法,注重儿童的游戏活动。

(三)设施

保育室、游艺室。带小庭院的游戏场

八、20世纪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教育开始向“民主化”“现代化”迈进。

(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在开发儿童智力、加速人才培养上做了很多努力。1970年,法国教育部指令:经母育学校推荐,早慧儿童可提前半年入学,以早出人才。1975年《哈比教育法》重申了这一规定。

(三)1975年《哈比教育法》规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启发儿童个性;

*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额的成功机会的不均定;

*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器官上的残疾;

*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

  根据此法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的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以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四)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学前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入园跃居世界首位。

(五)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法国政府继续把发展学前教育看成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科技竞争、增强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予以高度重视。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国采取了中央、省、和市镇三级政府分摊经费的办法,保证了学前教育经费的稳定可靠的来源。

 

 

[展开全文]
钟德成 · 2020-05-03 · 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