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1949-1956 单选 名词
2.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1956-1966 单选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1976
简答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单选、名词、简答
第一节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1949年10月19日,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立幼儿教育处。 张逸园
(一)明确新中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针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中规定学前教育任务: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与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二)确定学前教育在学制上的地位
1951年10月1日,《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该学制包括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确立了幼儿教育在学制上的地位,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阶段,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叫幼儿园。幼儿园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工厂、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
葵卯 蒙养院 日本
壬子葵丑 蒙养园 日本
壬戌 幼稚园 美国
《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儿园 苏联
(三)接管外国在我国开班的学前教育机构,接班一批私立幼稚园。
收回儿童教育、儿童福利教育的主权。
(四)制定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纲要 (名)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共8章43条。具体明确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教育原则、对象与体制,规定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包括要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等。
1952年《幼儿园暂行教育纲要(草案)》,包括了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要点,是幼儿园实施全面体育教育、语言教学、认识环境教学、图画手工教学、音乐教学、计算教学六个领域教学的教学纲要。
(五)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
苏联幼儿教育思想和制度影响广泛,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旧式教育,建立新幼儿教育制度起过积极的影响。
但是也出现了机械地学习,盲目地一边倒的现象,开始了由仿美到学苏的风潮。同时开展了对杜威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论的批判,否定了以前学习西方取得的某些有用的经验,对我国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影响。
(六)确定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培养幼教师资
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
1952年,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
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设置的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
(七)确定学前教育发展方针,促进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发展方针,依靠群众力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1956.9-1966.5)曲折前行
(一)加强管理,贯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方针
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颁布对幼儿园进行视导工作的方法
1956年11月,《关于组织幼儿教育义务视导员工作的方法》,阐明了义务视导员工作的组织、义务、视导员应有的条件、职责及工作方法等。
3.办法《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
目的是要把幼儿体、智、德、美具体落实到幼儿在游园的各种活动中。
(二)学前教育事业在“大跃进”中的大起大落
1.学前教育的“大跃进”
2.学前教育的调整和巩固
3.1958年“左倾”错误还导致了再学术领域和知识分子中的学术批评
2.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师资培训机构相继落马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1933.5-1976.10)
(一)十年动乱对幼儿教育的破坏(J)
1.全面歪曲教育方针
2.破坏幼儿园管理制度
3.大量学前教育机构停办或撤销,全面取消师资培训
4.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教师的被批判
(二)学前教育对邪恶势力的抵制、抗争与幼儿教育的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