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2-学前教育史

00402-学前教育史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人)

900.00元

第二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的教育活动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怀着“爱满天下”的大爱之新,将毕生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的民主运动。

*1927年,创办南京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

*1939,创办重庆育才学校。

*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周恩来: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毛泽东: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宋庆龄:万世师表

二、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于确立

*产生: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美国杜威使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宗教育的实践。

*探寻:宣传和推行杜威的教育主张,在实践中行不通。决心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新路,即后来确立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J)

1.生活即教育

杜威“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2)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

(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2.社会即学校

  杜威“学校即社会”: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使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3.教学做合一

(1)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2)实际的学问,只有通过“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
(3)在教学做三者中,他强调“做”是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反复强调“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不能分开,亦不能写成“教、学、做”

评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使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吸取与改造,是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是他苦心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穷办法”。

  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的特点。

  生活教育特质;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三、论普及幼儿教育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识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必须早打基础,人生的一些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在这个时期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

*陶行知提出:承认幼年生活教育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

(二)开辟幼稚园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陶行知认为,普及幼稚教育的方式是工厂和农村,并号召开辟幼稚园教育新大陆。

  陶行知指出:当时中国的幼稚园的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不改变这种现状,普及幼稚园教育,特别是要普及乡村幼稚园教育,根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要向着省钱的方针去谋根本改造。

(三)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示范教育。

*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学做教师的途径:从师、访友

*艺友制的根本方式:教学做合一,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幼稚园的工作实践中学当教师,不丹可以更多的培养幼教师资,而且可以改变师范教育学理与实习相分离的缺憾。

四、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可以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名/J)

1.解放儿童的头脑:

 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去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

 让儿童区做、去干、好动手,是他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

3.解放儿童的眼睛:

 让儿童自己去看、去观察。

4.解放儿童的嘴巴:儿童有问题要允许他问。只有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以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学校和幼稚园不要把儿童的时间全部占去。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需要充分的营养

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

3.发扬民主

[展开全文]
钟德成 · 2020-05-31 · 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