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一、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方针
(一)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中心任务
(二)实行儿童保育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方针
二。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一)寄宿制的抱怨、托儿所
主要招收前方战士和烈士的子女及干部的子女。如:陕甘宁边区有第一保育院、第二保育院、洛杉矶托儿所、延安机关托儿所
(二)单位所属托儿所
由某一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等单位自办的托幼机构,仅售本单位的子女入托,孩子白天入托,晚上接回家,规模较前者小。
(三)变工托儿所、哺乳室
这是根据劳动妇女的需要,母亲自己组织起来,轮流值班或请老大娘照看幼儿的一种幼教形式。家属部队托儿所及各地农忙时临时成立的托儿所、幼儿班等,均属这类。
(四)游击式的托幼机构
(五)小学附设幼稚班(园)
三、老解放区学前儿童保教内柔和方法
(一)保教儿童的目标
土地革命时期,{托儿所组织条例}中指出,组织托儿所,就要使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照顾在集体的生活中养成共产党儿童的生活习惯。
抗日战争时期,幼儿教育更加明确
解放战争时期,总方针:锻炼儿童革命的观点与作风,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的心情,健康坚实的体格,陶冶勇敢老实的个性,增进儿童智力训练,首脑并用,使他们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公。
(二)婴幼儿保健
“保育为主,教育为辅”的方针
1.保证必要的营养
2.严格生活管理制度
3.疾病的防治
4.身体锻炼
(三)婴幼儿教育
方针“保教合一,以保为主”
1.培养良好习惯、训练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确定课程
3.劳动教育及劳动习惯的培养
4.教材编写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四、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一)培训保教人员,提高素质
1.思想教育
2.文化教育
3.专业技术教育
(二)明确责任,健全制度
(三)待遇保证,先进表扬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民国时期国统区和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概述了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引入与传播和学前教育思潮。与壬子葵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颁布相应,建立了蒙养园和幼稚园制度。
学前教育由了一定的发展,但形成了“外国病、富贵病、花钱病”的弊端,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一大批教育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了学前教育实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