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王守仁
1.代表作: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
2.主观唯心注意论者
致良知
二、“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
明人伦“—这是明代王守仁的儿童教育目的。他认为所谓”人伦“就是传统儒家道德伦理。王守仁在孟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儿童也是完全可以掌握人伦之学的。除了”明人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为学问了,离开了”明人伦“去谈什么学问就是异端邪说。
三、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1)教育儿童必须要考虑其年龄特征,针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水平来施教。
(2)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是适应儿童的认识水平。
(3)在考虑儿童接受能力时,还要注意给儿童留有一定的余地,使他们能学得主动活泼,真正消化吸收。
四、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王守仁主张对儿童施教应各因其材,他说”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根据年龄之异,他把儿童教育承认教育区分开来把”社学“专门作为儿童教育机关。
2.根据脾性之异,他把儿童分为两种类型:刚性的”狂者“型和”柔性“的”狷者“型,分别适当的陶冶,以塑造出有个性的人才。
3.根据才能差异,对于认识水平的授以较高深的内容。
五、注意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一)王守仁十分注意启发儿童的兴趣,他提倡教育儿童一定要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
(二)王守仁严厉斥责一些蒙师”妆做道学的模样,把儿童当作囚犯一样来体罚。“
六、主张陶冶教育
(一)目的: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明人伦)
(二)内容:通过”习礼“”读书“”诗歌“等学习活动来进行陶冶。
*”习礼“对儿童进行严肃的道德礼仪教育;在礼仪活动中”动荡血脉“增强体质;
*”读书“陶冶智慧,使其存心养性,宣泄情感;
*”诗歌“使儿童适度表达情感,防止情感有太过和不及的发泄。
七、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认为儿童学习的只是不能太过狭隘,流于片面。广泛的教育内容,可以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拟定详尽的日课表:”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诗,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本章小结
总体而论,本章所列的四位教育家,虽然不属于同一个朝代,彼此之间的学派的归属上也没有明显的联系,但是,其对儿童教育基本规律的理解仍然存在共同的因素,要从其思想基础出发,理解其教育思想。